文章導讀:美學家柳宗悅說:器物因被使用而美,美則惹人喜愛,人因喜愛而更頻繁使用,彼此溫暖、彼此相愛,一起共渡每一天。所謂“美物抵心”,餐具,是食物的載體,同時也成為了極具生活治愈力的物品。在地域菜系蓬勃發(fā)展的當下,既有山路菜與水路菜的山海向榮,又有官府菜、民間家常菜的上敬下和。這一次,古今東西兼容并蓄的閩菜,就挑戰(zhàn)在異鄉(xiāng)上海講一則開山出海的福建故事。
作為一種凝固的藝術,建筑常常受其所處地域的歷史文明影響。閩南民居的紅磚古厝熱情洋溢,就如同一首田園牧歌,為摩登、繁華的都市一隅帶來別樣的質樸氛圍。位于前后入口處的大型裝飾燈具《夢想-獅》是出生福建的藝術家高孝午基于泉州醒獅文化而創(chuàng)作的作品。寓意人生當如不倒翁一樣恒順、圓融,和而不同,動靜等觀。
入戶門廳的處理,完全按照南洋風格的民居布局。傳統(tǒng)元素經(jīng)過設計的分解重組,成為適于當下審美的新的美學形態(tài)。一樓、二樓間還采用電子豎屏貫穿空間,使各樓層間能夠相互感知,打造流動感的空間體驗。紙、舞獅、花燈、木雕……現(xiàn)代與傳統(tǒng)共生,時尚與復古俱在閩南文化在民間工藝、民間信仰、飲食、建筑、南戲等諸多方面,都有許多精彩傳世的創(chuàng)造和發(fā)展。
福州作為歷史上中國絲綢之路的起點,餐廳設計師將其對福州的所有感官印象悉數(shù)融入了名為福州府·海絲文化的房間。福建的傳統(tǒng)茶文化,在杯盞交錯中,也精妙地與當代風格相融合。
惠安女子是福建泉州惠安縣惠東半島和莆田南日島海邊,以奇特的服飾和勤勞的品質而聞名海內外的一道靚麗民俗風情,以惠安府為名的房間,將其特色服飾搭配進行了現(xiàn)代風格背景下的抽象演繹。福建詔安書畫之風興于唐代,經(jīng)歷代書畫家的辛勤耕耘,丹青耀眼,名家佳作層出不窮,能書善畫者遍布城鄉(xiāng)。詔安府的空間處理,翰墨飄香,沉穩(wěn)而凝練的書卷氣滿溢。
明清以后,剪紙也逐漸脫離刺繡成為一種獨特的民間藝術。福建漳浦剪紙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、濃烈的原始趣味和稚拙美感,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(chǎn)擴展項目名錄。以漳州府為主題的空間將剪紙藝術以鏤空工藝與金屬做結合,打造出別具一格的藝術裝飾效果。
建筑自有其凝固之美,泉州府·天后廟宇的設計靈感,源自鯉城泉州的天后宮。天后宮是海內外媽祖廟宇中年代最早、規(guī)格最高的古建筑,集北京故宮的風格和南京中山陵的氣勢于一體,而由其啟發(fā)而來的這一處餐飲空間,也盡顯雍容、典雅的風范。
空間里隨處可見充滿趣味的閩南民居元素,例如盥洗室里的八角窗棱造型裝飾燈,便是為了喚起人們在街頭巷尾偶遇般的親切心情,是對來訪者社交體驗的關注,也于細微處展現(xiàn)出福建民俗文化的獨有韻味。每一處的花藝造型悉數(shù)來自設計師的親自操刀,插作時不僅充分考慮到花草樹木的生長規(guī)律和自然形態(tài),更是刻意復刻閩南街巷老民居墻角盛開的繁花野趣,“雖由人作,宛自天開”。
“紅墻白石雙坡曲,出墻入石燕尾脊”——閩南建筑特色之一燕尾脊,是閩南傳統(tǒng)建筑中最常見的屋頂建筑形式,它由正脊做成曲線的形狀,兩端往上翹起,類似上弦月形,在尾端分叉為二,像燕子的尾巴。若是屋脊兩端都有輕盈飛起的燕尾,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:雙燕歸脊??臻g的燈具設計靈活利用了各式燕尾脊的造型,處處巧妙,和而不同,充滿閩南地域的獨特記憶。
空間里抬眼可見布滿歲月痕跡的閩南民間古舊裝飾器皿,繞行其間,一種與時間關系的獨特感知體驗撲面而來,雖身在魔都卻又仿若闖入了某一處隱秘時空里的閩南山居。
來源:http://www.www.xingchacc.com/news/hyzx/show-4777.html



















